收藏本站 |
访客留言 |
邮箱系统
网站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鉴定范围
文书司法鉴定
声像资料鉴定
痕迹司法鉴定
微量物证鉴定
法医毒物鉴定
司法会计鉴定
痕迹物证鉴定
电子数据鉴定
鉴定标准
文书司法鉴定标准
声像资料鉴定标准
痕迹司法鉴定标准
微量物证鉴定标准
DNA鉴定标准
法医病理鉴定标准
法医毒物鉴定标准
司法会计鉴定标准
痕迹物证鉴定标准
电子数据鉴定标准
鉴定资源
鉴定专家
鉴定设备
受理程序
准备必要资料
初步审查
填写鉴定委托书
法律法规
国家法规
司法法规
法院法规
公安法规
其他法规
经典案例
学术研究
国家法规
你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国家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
发布时间: 2008-10-20
点击数量:
3112
(1989年4月4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1990年10月1日施行)
第五章 证 据
第三十一条 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三十五条 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
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上一条:
我中心开通录音维权咨询电话
下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